第七十三章 时尚发展-《我的剧组非人类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曾经很多人都怀疑李闲云买了别家设计师的作品顶替,但这么些年过去了,一年两季时装大秀,年年不落,且年年都获好评。
    因执念而成的鬼,执念强大,也便意味着专项能力突出。
    赵教授如此,病死鬼冯京也是如此。
    数年下来,不仅李闲云的设计师名气大增,就连病死鬼的设计能力也突飞猛进,匠心独运,确实有很多出彩设计。
    只不过这个时候,李闲云的个人名号反而影响了他的设计师名号,很多人会被李闲云身上其他的光环所左右,而忽略他的设计。
    但是真正懂行的业内人士,却是纷纷称道的,以致于这些年李闲云设计的作品,也一向是热卖的。
    只不过卖的再好,在李闲云的收益项目表里也属于最下的一层。
    然而真正的牛逼人士是一定懂得做杠杆的。
    卖衣服赚不了几个钱,树立品牌才最重要。
    所以按照李闲云的规划,接下来就应当利用冯京的设计,好好推出一些作品,让欣雅在高端时尚上更进一步,连带推动风奢网。
    尤其是奢侈品手办计划,也会让京华也趁势而起。
    这刻明白了李闲云的意思,白晟皱眉道:“欣雅不是奢侈品路线,贸然转进,风险很大。”
    品牌是有自身价值的。
    就好像古驰,香奈儿,普拉达,爱马仕,lv等等,基本都没有低价货。因为如果存在同类型低价货,就直接拉低了品牌。
    大家都是一个牌子,我怎么显得比你高贵?逢人就解释,虽然是一个牌子,但我这件十八万,他那件十八块?
    这不扯的吗?
    欣雅本身不是奢侈品,这就意味着他们要么被现有品牌拉低档次,导致奢侈品路线失败,要么就是放弃现有的市场全面转型。
    后者对一个正在高速发展的盈利企业而言是绝无意义的。
    一个人的成功之路,本身就是他的最大阻碍——就好比在影视上成功的人,轻易不会去转型做短视频,而只可能捎带做做,但这种做法导致精力不集中又注定难以成功。
    这也是许多大企业转型难的原因。
    旧有的优势会影响新的决策。
    新东方的俞敏洪就曾经说过:当年我和马老师一起出来做,他就几个学生,我有成百上千个学生,我赚的钱远比他多,但最终他却比我成功。
    为什么?
    就因为俞敏洪当初太成功了,他不可能放弃已经赚钱的新东方去押重注在前途未卜的网购平台上。
    所以通过一个人的地位来判断能力,并不是正确的。
    有些人很牛逼,但恰恰就是因为他本来太牛逼了,导致错过更好的机遇。
    有一个词叫中等收入陷阱,指的就是这个。
    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,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,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,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现象。
    比如著名的某鸟粪岛,因为该岛的鸟粪有重要的矿业资源价值,导致人人靠这个发家致富,结果大家都不思转型,专心挖矿,最后矿没了,该岛国破产。
    国家如此,企业也如此。
    到目前为止,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,只听说过一个,就是鹅厂!
    当年手机互联网出现的时候,鹅厂曾一度是简单的把qq移植到手机上,复制原有模式。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当企业内部产生要做新的手机通讯软件的讨论时,一度是被负责qq的老大反对的。
    是马老板一力支持,才创造了张总的v信神话。
    自己打破了自己的桎梏,走出一片新天地!
    但这种打破,其实也是有一定的外部因素条件的。如果没有米聊等的威胁,也未必就能做到。
    好吧,按这说法,阿力的那位蔡*信老大也可以算一个,放弃优渥的收入直接加入当时什么都不是的阿力,这眼光与魄力才是真牛。
    所以说,低谷崛起不算什么,放弃优势地位主动跳入低谷再起来,那才是真牛逼!
    白晟做不到这点。
    他不可能放弃现在发展良好的欣雅去搏一个新的奢侈品未来。
    反倒是廖晓无所谓,他是做平台的,不是做生产的,而且本来也是奢侈品平台,对他来说这到是完全没问题。
    “我知道。”李闲云无所谓的挥手:“我能理解你的顾虑,所以我的意思是,我们携手共创一家主打高端奢侈品的新公司。”
    白晟皱起眉头:“问题是精力未必够啊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