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0章 琢磨-《南明大唐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自宋以来,一代代文人,尤其是程朱‘存天理,灭人欲’的理念,以及后续‘三纳五常’渐渐发扬光大之后,就变成了一代代读书人无耻的开始。

    读书人对自己的限制越来越低,对别人的要求越来越高,自己身上的缺点完全看不到,对于身居高位者动辄便是骂人私欲、**、贪欲等加身,要求别人这些欲望一定要革除!

    再通过三纲五常,将女人、孩子的人身依附仅全部集中在自己身上,对于妻子、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。

    这一切在明朝时达到顶峰,甚至在万历初年,文官体系一度都成功做到了让‘圣天子垂躬而治’的地步,若不是万历显然不是一个软柿子,而文官集团内部也是山头林立,被万历借力打力狠狠收拾了一批,重新夺回大权,只怕文官集团已经膨胀至大明都装不下的地步了。

    但就算万历借着三大征,成功将武勋集团增加了不少新鲜血液,并且将明军三军的血气重新调动了起来,但在一场萨尔浒大败,明军三大征所涌现出来的一批将星覆没大半,三百余文武官吏役于此役。

    而好玩的是,当时杨镐并没有急着出兵的意思,原本的打算是三军齐聚之后再整军而前,但是有人却是不愿意,史书记载‘大学士方从哲、兵部尚书黄嘉善、兵科给事中赵兴邦等皆以大兵驻久则粮饷缺乏,频发令旗,催镐进兵。’。

    当然,并不是说这些文臣催促出兵才导致的失败,而是杨镐这家伙本就没啥本事,其在朝鲜战场上就相当的猥琐,一场大胜仗,硬是能被他祸祸成了大败。

    但这人关系是真的硬,这种败仗都只是听墈(类似于每日报备行止,随时接受组织核查),这种审查更是最后不了了之,数月后便即再次官任一级,成为了辽东巡府。

    朱聿鐭有时都不无恶意的猜想,这种从来没有单独打过胜仗的货色,又是在朝鲜战场上表现的如此不堪的玩意,又是如何被运作至统帅大明最精锐的十数万大军,与满清展开这么一场生死大决战的?

    难道当时万历朝廷上下都是蠢货么?就算当时是因为看不起努尔哈赤这个叛乱的小部落酋长,也不至于将十多万大军交给这么一个完全不合格的统帅吧!

    排除所有不可能,那再离谱的答案也是正确的,在朱聿鐭看来,这恐怕又是一场有预谋的大败仗,目的也很简单,将已经开始渐渐与文官集团平起平坐的武勋们再玩死个七七八八,不能让这些粗鄙的武夫有与他们齐平的那一天。

    这并不是杞人忧天,毕竟辽东李如松在朝鲜之战后,坐镇山西大同时,就已经不再居于文官之下,而是开始与文官体系平起平坐,丝毫没有文尊武卑的认知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