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3章 愤怒-《南明大唐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郑成功只是思索片刻,便即点头同意,作为一个拥兵十数万的枭雄,郑成功当然不会缺乏这种当断则断的果决。更别说眼下时不我待,只能尽快行动,根本来不及任何犹豫。

    两人商议妥当,便即斥候四处,沿黄河不断的探查水位,寻找适合渡河的位置,并且寻找两岸的舟船,用来载大军过河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在郑、王二人在为逃命紧张的忙活时,西南地区的局势却是突然紧张了起来。

    贵阳城。

    自从退回贵州以来,孙可望对于局势的绝望,是一日多过一日。

    这不仅仅是因为被完全堵死了进取的道路,更因为李定国的不配合,让西营在事实上,已经完全分裂了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当然不是孙可望想要看到的,他的野心虽然大,但他却并没有失去判断力。

    在没有强大的实力支撑下,任何野心都只是一个笑话,退回贵州以来,完全就是坐吃山空的日子,更是让孙可望极为的心焦。

    十数万大军,靠着抢来的东西,只是美美的吃了三个多月,孙可望就敏锐的发现,物资储备已经开始接近最低限度的警戒线了。

    孙可望不是一个坐等危机到来才想着去解决的人,在发现不妙之后,他便立即开始在贵州各种巧立名目,百般的征粮征税,以供养自己的十数万大军。

    为此,他不惜比朱聿鐭更提前一步,直接在贵州省内实行士绅一体纳粮的举措。

    甚至更是丧心病狂的将赋税直接提到了五成的规模,这种高度的赋税,可以说在华夏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,哪怕是崇祯年间,最多也只是不足两成而已,当然崇祯年间的二成完全就是官面上的说法,实际上被层层加派转嫁之后,落在百姓头上,完全是亩产的数倍还多。

    孙可望不是崇祯皇帝,他来自民间,对于地方士绅官僚的小算盘,显然比崇祯皇帝清楚的太多了,在大力整治地方官僚士绅层层加派之后,落在普通百姓头上的负担,却是要比崇祯朝时还要轻上许多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