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7章 阿索斯圣山-《1444,拜占庭再起》
第(2/3)页
“每天只要两百人?”
帕切科皱了皱眉。
“我们的这支朝圣者团队都不止两百人了。”
“他们有什么筛选要求么?钱?身份?地位?公民权?”
“他们也有自己的特殊筛选规则,十分玄乎,说不清楚。”
西维斯抿了抿嘴。
“阿索斯圣山本来是很少收取捐赠金的,因为他们认为这会影响修士的虔诚。”
“皇帝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劝说阿索斯圣山接待朝圣者了,他们之前欠过皇帝的人情,加上这个建议的确有利于信仰的传播,商议一阵子后,他们也就答应了皇帝的请求。”
“随着朝圣人群越来越多,阿索斯圣山的修士们也设置了一些规则,不再拒绝信徒的捐赠,而是从帖撒罗尼迦教区挑选了一些甘于贫穷的教士,让他们帮着设置了一个基金会,负责管理这些捐赠金。”
“阿索斯修士团体会向基金会派出一位德高望重的修士,这位修士则负责考核朝圣者,谁能进去,谁不能进,基本上全看这位修士的个人意愿,这个职位每隔半年一换,担任过考核官的修士回到阿索斯山后,会被要求整整半年待在自己所属的修道院中,不许和外界有任何交往。”
“如此严格吗……”
帕切科喃喃自语。
“不过既然他们肯收钱,那就还好办。”
“呵呵,阿索斯山的修士是特殊的,圣山内部基本用不上钱,他们对金钱没什么概念,他们的考核也并不是看谁的捐赠金更多。”
西维斯笑了笑。
“到底能不能获取资格完全看考核官的个人意愿,捐赠金是次要的,一个富商就是捐出一千个索利都斯也不一定能够获准入内,一个乞丐哪怕只捐一顶帽子,也有可能得到朝圣名额。”
“富人上天堂比骆驼进针眼还难,这就是阿索斯修士们经常念叨的一句话。”
“他们主张节俭度日,甘于贫苦,认为陛下所推广的资本主义完全是在鼓励纵欲,鼓励奢侈,对那些发家致富的资本家一向不怎么感冒,反而比较喜欢那些自耕自种的小农。”
西维斯的眼神有些复杂,既有尊敬,也有不解。
“知不知道北非斯拉夫帮的“黑彼得”?就是全帝国最富裕的那位奴隶贩子。”
“他的长孙年幼时身体虚弱,黑彼得四处求医无门,医生说这个孩子活不过三岁。”
“或许是觉得自己罪孽深重才导致上帝不满,黑彼得来到了阿索斯圣山,提出捐赠一万个索利都斯,想进入圣地,为自己的孙子祈祷。”
西维斯有些羡慕地谈论着黑彼得的财富。
“你猜怎么样?阿索斯修士们压根就不要,直接把他拒之门外。”
“那可是一万个索利都斯,啧啧……”
“后来呢?怎么样了?”
帕切科好奇地问道。
“最后他进去了吗?”
“这事闹得很大,甚至成为君士坦丁堡人茶余饭后的谈资,黑彼得最后实在没办法,找上了共治皇帝查士丁尼,想请他帮着说说情。”
西维斯继续讲道。
“查士丁尼陛下向阿索斯派出了一位个人使节,认为黑彼得在农民十字军的事情上对耶稣基督的圣战事业有功,还为基督徒的孩子修建了不少学校,圣地不该把这样一位品性端正而仁慈善良的基督徒拒之门外。”
“最后,阿索斯修士还是松了口,允许黑彼得朝圣,并愿意为他的孙子祈祷,还是没有收钱,但提出了两个条件。”
“第一,黑彼得需要花费两万个索利都斯来建造学校,医院和孤儿院,全部交给神学院出身的教士进行管理。”
“第二,他需要保证,这位蒙上帝祝福的孩子不能从事任何与奴隶贸易有关的行业,否则便无法升入天堂。”
“这也真是……”
帕切科摇摇头,表示无言以对。
“我记得,有一些教士也从《圣经》中找到了奴隶制存在的合法性论据,他们是支持奴隶制的。”
“这是自然,不同的宗教团体对奴隶制度的看法不同,阿索斯修士是非常反对奴隶制的,他们尤其憎恨那些贩卖基督徒奴隶的奴贩工会,比如从事刚果奴隶贸易的加那利帮,还有从事罗斯奴隶与切尔克斯奴隶贸易的热那亚帮,北非斯拉夫帮还稍好一些。”
西维斯点点头。
“黑彼得朝圣完毕后忠实履行了诺言,修士们也认真为他孙子的健康向上帝祈祷,还专门派出一位精通医学的修士为孩子看病。”
“结果是,那个孩子竟然奇迹般好转了起来,这让阿索斯圣山名声大振。”
“真有这么灵验?”
帕切科瞪大了眼睛。
“恐怕还是那位修士的医疗水平太过高超了吧?”
“当然是上帝的赐福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”
西维斯严肃地说。
“在埃律西昂,质疑祂的人都没能在审判中存活下来,这还不够证明吗?”
帕切科连忙道歉,在胸前画着十字。
“那这就难办了,我们能不能获得朝圣许可?”
帕切科问道。
“修士们应该不会有种族歧视吧?”
“这倒不会,他们反而更加倾向于从遥远地方赶来的朝圣者。”
西维斯说道。
“就算没能获准进入也没有关系,我们也可以带着他们乘船环岛,也算是朝圣的一种方式了,这个是不被禁止的,只要不带女人和孩子就行。”
“不过,现在的考核官是一位来自北非的年轻修士,是个普世主义者,他或许还会更加青睐我们呢?”
两人不再交谈,向阿索斯修道院设置在耶里索斯小镇的考核点缓缓走去。
考核点设置在耶里索斯小镇的木制教堂中,教堂简漏而破旧,但聚在这里的朝圣者却十分众多,排成了一道长队。
朝圣者们穿着各色的衣服,来自不同的地方,说着不同的语言,轮到自己时,他们会简要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,把身份证明交给考核官,市民是身份证,农民则是村子里开具的介绍信。
大家保持着绝对的秩序,无论贫富全都只能遵守先来后到的顺序,西维斯和帕切科站到了最后方,静静等待着。
队伍里有不少人都是来自殖民地的土著或混血,他们的加入倒是没有引起多少关注。
每一位朝圣者往往只有半分钟的时间,队伍的流动速度不算太慢。
十几分钟后,西维斯和帕切科终于来到了队伍前列,排在他们之前的是一位神情落寞的老兵,他穿着破旧但干净的军装,右边的袖管空空如也,胸前还挂着一枚勋章。
“神父,这是我的身份证。”
老兵将一张印有阿尔法的身份证递给衣着朴素的考核官,这是一级公民的象征。
“我来自君士坦丁堡,家……没有家了,目前住在卡尔西顿区的退役军人俱乐部里。”
西维斯听到了老兵的话,也对君士坦丁堡的几个区划有些了解,卡尔西顿区位于安纳托利亚,是君士坦丁堡最贫困的一个区。
第(2/3)页